Loading
點我,找文章
名家專欄 許志誠

中美貿易衝突加劇,資金該往哪去?

川普5月5日在推特發文,中國進口2,000億美元的商品關稅稅率從10%調升到25%,自5月10日起實施,中美貿易衝突再度升溫。不僅中國感到震驚,全世界金融市場也出現大幅震盪。相信大家現在至少會有兩個問題想要了解,首先是貿易戰有沒有可能在短期內降溫甚至兩國可以達成協議,再者就是資金該往哪去?

要了解問題的答案,一定要從了解川普著手。川普從競選開始至今幾乎言出必行,競選期間最耳熟能詳的口號不外乎是美國優先、讓美國重返榮耀,要把製造業從國外找回來,要和貿易對手國重新談判貿易協定等。自2017年1月20日就職至今,回顧各項作為全都在這個基調上。

川普就任美國總統前後,都沒有跳脫經營企業的模式,在他心中唯一追求的就是利益極大化。美國過去內需相對穩固,但外貿部分卻長期處於赤字窘況,就如同一個企業內銷經營的不錯,但外銷大多賠錢。如果可以解決貿易赤字,只要赤字比過去少,整體績效就會提升,相信這就是川普心中最堅定的信念。攤開2017年也就是川普上任第一年美國商務部的貿易數據,看看那些國家對美國賺很大,名列前茅的依序為中國、墨西哥、日本與德國,當中又以中國貿易赤字3,752億美元最高。川普心中已有定見,這幾個國家將會一個一個被進行貿易再平衡。

川普首先處理中國貿易問題,為求長治久安,中短期目標訂在縮小貿易逆差,中長期部分則是要解決中國存在的結構性問題,包括政府補貼、強迫技術移轉,以及竊取智慧財產權等。而美國可以運用的武器包括關稅、科技封鎖,以及結合盟國一起來對抗中國。

關稅戰自2018年4月3日開始預告後,到2019年5月已經有2,500億美元的中國進口商品被課徵25%的進口關稅。相對中國方面的回應,則是對美國進口到中國合計1,100億美元商品課徵關稅,且稅率並非像美國一樣採取一制性25%,部分商品稅率只有5%、10%、20%。以關稅執行結果觀察,中國在關稅戰中稍居劣勢。

美國對中國的科技封鎖,自2018年4月16日宣布對中興通訊實施斷供禁令,接著於2018年5月24日通過國防授權法,禁止美國國防部使用中興、華為生產的電信設備等拉開序幕。雖然中興通訊後來得以繳交10億美元罰款與執行其他相關措施暫停斷供禁令,但這並非是川普手軟,因為後續更積極的行動還包括對晉華集成執行禁令,藉此打擊中國晶片自主能力;直接針對華為與其附屬事業進行上下游封殺,甚至連國際聯軍也加入圍堵,徹底打壓中國5G等科技業。

中國方面也絕對不會輕言妥協,面對美國毫無情面的打壓,可能使用的回擊武器包括賣出美國公債、讓人民幣貶值、不買美國黃豆、驅逐美國企業、不賣美國稀土等。每一項武器都可能可以損敵,卻也都可能傷到自己,使用時還必須衡量利弊得失。

川普5月5日突然宣布提升中國關稅稅率,接著在5月17日執行對華為上下游封鎖禁令,國際股市紛紛出現明顯跌勢,特別是費城半導體,甚至國際油價也出現明顯下跌,相對的包括黃金、美國10年期公債等卻逆勢上漲。

到這邊我想一開始提到的兩個問題應該可以有較明確的方向,貿易戰短期內想要降溫的機會並不高,因中美兩國各有盤算,一邊堅持解決貿易不平衡問題,另一邊則堅持尊嚴與互惠,兩國都已盤點好可用的武器,後續衝突可能還會持續。

至於資金往哪跑,國際的資金紛紛避險去了,關稅戰加上科技封鎖,全球需求進一步降溫是可以預期的,資金從股市移往美國公債。而我們個人的資金在這趨勢下,可以提升美元資產比重,工具部分可以選擇美元保單,美元保單有如同債券安全穩定的效果,可以協助我們度過這段混沌不明的貿易衝突。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