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 110年10月非典型(部分時間、臨時性或人力派遣)工作者計79.7萬人,較109年(5月)減少2千人或0.24%,占全體就業人數6.97%
  • 全時受僱者每月主要工作經常性收入(不含非經常性獎金、紅利等收入)平均為4萬1,319元,年增880元或2.18%
  • 約2成受僱者從事之主要工作曾因疫情改採「遠距工作」或「居家上班」;惟隨疫情趨緩,仍持續者僅0.46%
  • 就業者平均現職(主要工作)年資9年6個月,5年以上者約占6成, 109年間曾換過工作者占4.96%,新進及重回職場者占2.15%
  • 失業者45.6萬人中,14.9萬人曾遇有可以工作的機會卻未就業,主要原因為「待遇不符期望」占53.54%,「工作地點不理想」占13.44%
  • 15~64歲非勞動力在109年間曾經就業者占4.70%,年減3.5萬人,退離勞動市場的原因,以「工作場所業務緊縮或歇業」占25.30%最多

主計處4月25日公布台灣110年10月人力資源運用調查統計結果,包括部分時間、臨時性或人力派遣的非典型工作者合計有79.7萬人,占全體就業人數1,144,5萬人的6.97%,相較109年5月減少0.2萬人,減幅為0.24%。當中部分工時合計41.2萬人,占全體就業人數3.6%;臨時性或人力派遣者(同一份工作若兼具兩種工作特性可重複計算)共61.8萬人,占全體就業人數5.4%。以性別觀察,非典型工作者占全體就業人數男性占比7.07%,高於女性的6.84%;以年齡觀察,15~24歲占比19.46%,在三大年齡層當中占比最高。

全時受雇者110年共計有881.6萬人,主要每月經常性收入(不含非經常性獎金與紅利),平均為4萬1,319元,相較前年增加880元,增幅為2.18%。平均月收入5萬元以上者共計191.6萬人,占比21.74%,較前年度增加0.75%;平均月收入3萬元以上至未滿5萬者共計477.2萬人,占比54.13%,較前年度增加2.16%;平均月收入3萬元以下者共計212.8萬人,占比24.13%,較前年度減少2.91%。

部分時間受雇者110年共計有36.7萬人,平均每月收入1萬8,752元,年增率7.2%;未滿1.5萬元者共有16.2萬人,占比44.13%;1.5萬以上未滿3萬元者共有17.5萬人,占比47.79%;合計共有33.7萬人平均每月收入未滿3萬元,占比合計91.92%。

包含全時受雇者與部分時間受雇者的全體受雇就業者共計有918.2萬人,110年平均每月收入4萬417元,年增率2.31%;當中246.5萬人收入未滿3萬元,占比26.84%;191.9萬人收入超過5萬元以上,占比20.89%。

110年10月失業人數為45.6萬人,這些失業者在尋職過程中曾有工作機會者有14.9萬人,占全體失業人數32.59%,後來仍然沒有就業主因有53.54%為「待遇不符期待」,有13.44%原因為「工作地點不理想」。另外有30.7萬位失業者並沒有遇到工作機會,占全體失業人數67.41%,沒有找到就業機會主因有29.41%為「待遇不符期待」,有26.44%原因為「找不到想要做的職業類別」,也有19.11%原因為「專長技能(含證照資格)不合」。

110年台灣女性勞動參與率為51.54%,相較20年前上升5.67%。15~49歲育齡女性勞動參與率高達71.69%,50歲以上降到28.37%。15~49歲有偶婦女勞動參與率為75.3%,當中有未滿6歲子女者勞動參與率為69.2%,低於平均值;子女均在6歲以上者勞動參與率為76.44%,尚無子女者勞動參與率為83.59%,均高於平均值。若再細分子女均未滿6歲者勞動參與率再下降到68.78%,子女均在18歲以上者勞動參與率為76.01%。數據顯示,養育子女目前仍是影響女性就職年齡者進入職場的主因。

進一步探討79.7萬位從事非典型工作者主要原因,有35.57%為「職業特性」,20.47%則是「找不到全時、正式工作」。以性別觀察,男性原因以「職業特性」的57.47%占比最高,女性原因以「找不到全時、正式工作」的29.54%占比最高。以年齡觀察,15~24歲原因以「求學及受訓」的61.92%%占比最高,25~44歲原因以「職業特性」的46.19%占比最高,45歲以上原因也是以「職業特性」的38.9%占比最高。以教育程度觀察,國中以下原因以「職業特性」的42.79%占比最高,高級中等原因也是以「職業特性」的48.38%占比最高,大專及以上者原因以「求學及受訓」的34.19%占比最高。

79.7萬位從事非典型工作者,只有22.69%想改做全時、正式工作,77.31%不想做全時、正式工作,有14.69%偏好非典型工作型態。以性別觀察,29.53%的女性想改做全時、正式工作,比率比男性17.34%高。以年齡層觀察,25~44歲者有24.96%想改做全時、正式工作,45歲以上者比率22.85%居次。以教育程度觀察,高級中等者有25.51%想改做全時、正式工作,大專以上比率最低,只有19.44%。

110年受雇者有20.09%曾因疫情改採遠距工作或居家上班,比率最高的是教育業70.29%,出版、影音製作、傳播及資通訊服務業61.27%居次,相對的工業僅有10.97%占比最低,有86.61%原因是工作性質不適合。以職業類別觀察,專業人員有53.75%曾因疫情改採遠距工作或居家上班,比率最高;相對的服務及銷售工作人員比率為0.96%,生產操作及勞力工比率為0.45%,都沒有超過1%。

110年有56.7萬人曾經換過工作,占比4.96%,低於109年61.6萬人,占比5.38%。以性別觀察,31.9萬位曾經換過工作者是男性,高於女性24.8萬人。以年齡層觀察,25~44歲曾經換過工作有36.7萬人,高於其他年齡層。新進及重回職場者共計有24.6萬人,當中女性13.6萬人,多過男性11萬人。以年齡觀察,15~24歲有14萬人,多過其他年齡層。

110年度失業者希望尋找職業共有45.6萬人,當中22.65%希望找到「生產操作及勞力工」,21.54%希望找到「技術人員」,21.4%希望找到「服務及銷售工作人員」。以性別觀察,女性最希望找到「服務及銷售工作人員」,占比為26.63%;男性最希望找到「生產操作及勞力工」,占比為32.61%。以年齡層觀察,15~24歲最希望找到「服務及銷售工作人員」,占比為24.78%;25~44歲最希望找到「技術人員」,占比為26.43%;45歲以上最希望找到「生產操作及勞力工」,占比為48.83%。以教育程度觀察,國中及以下最希望找到「生產操作及勞力工」,占比為68.36%;高級中等最希望找到「服務及銷售工作人員」,占比為32.74%;大專及以上最希望找到「技術人員」,占比為29.12%。

110年度15~64歲非勞動力,曾經找尋工作之後停止找尋工作有51.5%原因為「因認為本身資歷限制而無合適工作機會」。

110年度25~64歲非勞動力有就業意願者共計有21.7萬人,最希望找到的工作是「生產操作及勞力工」,占比25.29%;男性想找「生產操作及勞力工」占比36.32%,女性想找「技術人員」,占比30.59%。以年齡層觀察,25~44歲者最希望找到技術人員」,占比36.24%;45~64歲最想找到「生產操作及勞力工」占比29.77%。以教育程度觀察,國中以下想找到生產操作及勞力工」占比59.68%;高級中等想找到「生產操作及勞力工」占比44.47%;大專及以上想找到「技術人員」占比36.62%。

110年度24~64歲非勞動力,且沒有就業意願者共計有29.49萬人,當中以「做家事」占比35.87%最高,另外有4.75%是要照顧「需要照顧滿65歲年長家屬」。以性別觀察,女性以「做家事」占比49.33%最高;男性以「年紀較大(含退休)」占比46.24%最高。以年齡觀察,25~44歲者以「照顧家人」占比46.26%最高,42.12%是要照顧「需要照顧未滿12歲子女」;45~64歲者以「做家事」占比40.83%最高。以教育程度觀察,皆是以「做家事」占比最高。

圖資來源:主計處

資料來源: 中央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