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 美國紐約聯邦準備銀行公布「全球供應鏈壓力指數(GSCPI)」,這項指數匯集多項常用指標,目的在於更全面的呈現影響全球供應鏈的潛在問題
  • 2021年10月指數創歷史新高,來到4.43倍標準差,11月小幅回落到4.37倍標準差
  • 紐約聯邦準備銀行表示,GSCPI呈現全球供應鏈壓力雖然還在歷史高點附近,不過已經見到頂點,未來可能會逐步趨於緩和

美國紐約聯邦準備銀行1月4日公布一項全球通膨新指標,命名為「全球供應鏈壓力指數(GSCPI/Global Supply Chain Pressure Index」,這項指數匯集多項常用指標,目的在於更全面的呈現影響全球供應鏈的潛在問題。

紐約聯邦準備銀行運用多項評估供應鏈問題的方法,尋找可能出現在國家內部的問題,如塞港(貨物堆積碼頭)、卡車司機短缺等,這樣的效應會蔓延到整個國家或地區,如貨櫃短缺。

GSCPI第一組指標關注運輸成本,使用波羅的海散裝航運指數(BDI),該指數追蹤煤炭、鋼鐵等原材料運輸成本。也運用HARPER指數(租船費率指數),該指數追蹤8類貨櫃輪在租船市場中的貨櫃運價變化,反映貨櫃輪租船市場全球價格走勢。再加上美國勞工統計局(BLS)建構的美國航空貨運成本指數,該指數呈現美國往返亞洲、歐洲航空運輸的出境與入境空運價格。

第二組指標著重在採購經理人指數(PMI),以國家為單位包括與全球供應鏈高度相關的經濟體,如美國、中國、歐元區、日本、英國、韓國、台灣等。

整體GSCPI是一個包含27個變量的資料集,包括主要經濟體(美國、中國、歐元區、日本、英國、韓國、台灣)、2個全球運費,以及美國、亞洲、歐洲間4個空運成本的價格指數。編制好的數據自1997年起(月資料),指數採標準化,零代表指數位於平均值上,正值表示高於平均值的幾倍標準差,負值表示低於平均值的幾倍標準差。

2011年因兩次自然災害,GSCPI出現大幅上升,分別為日本東北地震並產生大海嘯,與泰國洪水淹沒7個大型工業園區,衝擊全球汽車與電子產業。2017~2018年GSCPI再次出現明顯上升,主因為美中貿易衝突,主要跨國企業紛紛調整全球採購策略。

2020年新冠肺炎大流行初期,中國實施大規模封鎖措施,GSCPI出現跳躍式上升,幅度遠超過上述兩波;2020年夏季(第三季)全球陸續解封、回復生產,指數反映當時現況,出現短暫下滑,2020年冬季(第四季)之後再度以驚人速度攀升,2021年10月指數創歷史新高,來到4.43倍標準差,11月小幅回落到4.37倍標準差。紐約聯邦準備銀行表示,GSCPI呈現全球供應鏈壓力雖然還在歷史高點附近,不過已經見到頂點,未來可能會逐步趨於緩和。

圖資來源:美國紐約聯邦準備銀行


A New Barometer of Global Supply Chain Pressures (JANUARY 4, 2022)

資料來源: 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