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 台灣4月外匯存款上升到7兆8,644億元,再創歷史新高,相較上月增加2,220億元
  • 央行分析外匯存款上升的3大主因,分別是台灣到目前為止出口表現亮眼,全球股市明顯震盪投資人資金匯回,部分本國銀行推出外匯優利方案
  • 4月M1B年增率為9.06%,M2年增率為8.24%;M1B年增率超過M2年增率縮小到0.82%,相較上月縮減1.35%,數據顯示資金不像過去寬鬆

中央銀行5月24日公布台灣4月金融概況,活期存款總額22兆5,087億元,相較上月減少754億元;定期存款總額15兆2,225億元,相較上月增加1,847億元;外匯存款上升到7兆8,644億元,再創歷史新高,相較上月增加2,220億元。

央行分析外匯存款上升的3大主因,分別是台灣到目前為止出口表現亮眼,4月出口依然維持雙位數成長,企業收到貨款後停泊在外匯存款裡;全球股市明顯震盪,部分企業與投資人將海外投資盈餘或本金匯回台灣;部分本國銀行為吸收資金,推出外匯優利方案。

4月通貨淨額總額為2兆8,012億元,相較上月減少40億元;準備貨幣總額為5兆5,615億元,相較上月增加135億元;M1A期底值總額為10兆3,368億元,相較上月增加991億元。

4月M1B期底值總額為25兆3,099億元,相較上月減少794億元,年增率為9.06%,相較上月減少1.33%;M2期底值總額為55兆3,728億元,相較上月增加3,660億元,年增率為8.24%,相較上月增加0.02%;M1B年增率超過M2年增率縮小到0.82%,相較上月縮減1.35%,數據顯示資金不像過去寬鬆。

附註:

通貨淨額:指全體貨幣機構以外各部門持有通貨。亦即通貨淨額 = 央行通貨發行額 - 全體貨幣機構庫存現金。全體貨幣機構包括中央銀行、各存款貨幣機構,台灣還包括郵局(中華郵政公司),因此可理解為:通貨淨額 = 央行通貨發行額 - 全體貨幣機構庫存現金 - 中華郵政公司庫存現金

準備貨幣:又稱為強力貨幣或貨幣基數,包括其他貨幣機構之準備金及社會大眾持有的通貨二項,二者均係中央銀行之貨幣性負債,為創造貨幣供給量的基礎。準備貨幣之增減變動,將直接影響其他貨幣機構可運用資金的增減,並透過其信用創造過程,經一段期間後,對貨幣數量及社會的流動性產生倍數擴張或收縮的效果。此一倍數即貨幣乘數,一般係以貨幣總計數除以準備貨幣而得。好比說,銀行吸收民眾的存款,先依照存款準備率提列存款準備金,再將餘額貸放出去,這些資金經借款人運用之後可能增加,並且又回到銀行中,銀行收到存款後,持續重複此一過程,貨幣供給便能隨之增長。由此可知,雖然央行能控制準備貨幣數量,然而,貨幣供給係由央行、存款貨幣機構與民眾共同決定的。

貨幣總計數M1A = 通貨淨額 + 企業及個人(含非營利團體)在其他貨幣機構之支票存款及活期存款

貨幣總計數M1B = 通貨淨額 + 存款貨幣,或M1B = M1A + 個人(含非營利團體)在其他貨幣機構之活期儲蓄存款。

貨幣總計數M2 = M1B + 準貨幣

存款貨幣或活期性存款:指企業及個人在其他貨幣機構之支票存款、活期存款及活期儲蓄存款

企業及個人存款:指公民營企業(包括產物保險、票券金融、證券金融、再保險及存款保險公司等)、個人及非營利事業團體等在金融機構之各種存款,包括支票存款(含保付支票、本行支票及旅行支票)、活期存款、活期儲蓄存款、定期存款、可轉讓定期存單、定期儲蓄存款及外匯存款,但不含銀行承做結構型商品本金

準貨幣或準貨幣性存款:指企業及個人在其他貨幣機構之定期存款(包括一般定期存款及可轉讓定期存單)、定期儲蓄存款、外匯存款(包括外匯活期存款、外匯定期存款及外幣可轉讓定期存單),以及中華郵政公司儲匯處之郵政儲金總數(含劃撥儲金、存簿儲金及定期儲金);自民國83年1月起尚包括企業及個人持有上列機構之附買回交易餘額與外國人持有之新台幣存款(含活期性及定期性)。自93年10月資料起包括貨幣市場共同基金。但不含銀行承做結構型商品所收本金。

資料來源: 經濟日報